香港媒体《亚洲周刊》日前发表题为《中国经济韧性最新冲击波》的文章指出,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“中国产能过剩论”,打着学术的标签,实质却是争夺利益,属于“忽悠经济学”。
文章说,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等官员近期持续宣扬中国“产能过剩”,已经成为国际笑柄,因为这种说法违反了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原则,也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公平竞争原则。
文章说,经济学最终要以消费者的权益为依归,而特斯拉在全球的销量已超百万,中国电动汽车全球销量远远不及特斯拉。文章质疑,那为什么不是指责美国电动汽车产能过剩,而将矛头指向中国?
文章说,美国打压中国高端制造业,反映其背后奉行零和博弈思维,无法“放下身段”学习,拖慢自身发展,让美国民众利益受损。文章提到,不少美国智库学者已认识到,盲目打压中国会损害美国长远的国家利益。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拉迪近期在最新一期美国《外交事务》杂志撰文表示,中国经济韧性强劲,“不要低估第二大经济体”。
更有分析人士认为,从全球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潜力来看,中国的产能并未过剩。事实上,随着全球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,中国作为主要的生产国,其产能正在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。例如,国际能源署预测,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将达到4500万辆,是2022年的4.5倍;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,是2022年的约4倍。
分析人士还称,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,产能是否过剩应该基于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来判断。如果市场需求持续增长,那么现有的产能就不会构成过剩。相反,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增加产能来满足未来的市场需求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